<big id="rtd55"></big>

          <th id="rtd55"></th>

                  <track id="rtd55"><ins id="rtd55"><delect id="rtd55"></delect></ins></track><track id="rtd55"><output id="rtd55"><i id="rtd55"></i></output></track>
                  <noframes id="rtd55"><delect id="rtd55"><b id="rtd55"></b></delect>

                  當前位置:臺州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總臺) > 獲獎作品

                  契合時代背景 關注年度熱點

                  文章來源: 發布于:2019-05-15 閱讀:5164次

                  有前輩(葛昕主任)告訴過我,經濟評論是新聞評論里面最難做的體裁。一個好的新聞評論是時代的弄潮兒,是站在時代潮頭上書寫歷史的人。它不只是表述最新鮮,最有力的“浪尖”,而且還要書寫“浪潮形成的成因”、 “浪潮存在的作用和價值”,以及“可以或不可以預見的未來”。這需要我們新聞從業者在時間、空間以及更多維度中延長個人的視角和視界,“在歷史的語境下關注現實”,以便能夠得到最接近真實與真理的答案。

                  我們抓住了2018中國民營經濟(臺州)論壇在臺州召開的契機,制作了這一期《 “臺州制造”2018之問:誰慌?誰從容?》。對這個論壇包括分論壇進行了全方位的追蹤,花力氣去尋找論壇中重量級的嘉賓,經濟學家。吸取他們的言論,他們的智慧,去解答面對復雜的環境,臺州的民企出路在哪里。引導民企正確認識市場的冰山、轉型的火山,在危機中尋找出路,增強群眾信心。

                  2018年,大事不斷,是一個新聞的高產年。觀察這次獲獎作品情況,我們不難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作品是歷史為這些新聞獲獎創造了條件,評獎作品題材的選擇非常重要。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民營企業危機、中小企業危局、中央為中小企業喊話、闊別多年的民營經濟論壇再次開啟,并且令人激動的是就在臺州召開。在這一背景下,作品《“臺州制造”2018之問:誰慌?誰從容?》早在論壇開啟的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醞釀。臺州是民營經濟大市,2018年,新聞中心圍繞民營經濟這一領域開展了密集的報道,包括創優的報道,而《“臺州制造”2018之問:誰慌?誰從容?》其實是中心集體的力量完成的作品,我在團隊中完成自己承擔的任務,幫助完成了這一篇報道。

                  采訪一種現象,探尋問題原因。經濟報道,需要采訪企業發展的現狀、取得的成績、發展的困境。臺州商人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不過對于新聞采訪來說,還多了一個關鍵詞:內向。當企業發展得好的時候,企業家或許也能夠跟我們聊上幾句;但當企業遇到困難時,企業家面對鏡頭恐怕就是拒絕了。在采訪溫嶺榮昌工具企業時,我們看到由于傳統高速鋼鉆頭市場空間被擠壓,企業十條生產線已有大半停產,倉庫內堆積的產品還是2017年的。為了采訪公司負責人王總,我們多次上門,都被拒絕。最后老板也有點不好意思,留我們一起吃飯,我們馬上跑到門口小炒店叫上4、5個小菜,陪著王總吃了一頓便飯。也就在這一頓飯的時間,我們把話題聊開,了解到了企業遇到困境的真正原因:“以前只要成本低就行,質量沒那么在乎”。雖然到最后,面對鏡頭王總還是拒絕了正面采訪,不過我們還是用手機錄下了珍貴的這幾句同期聲。為了將中小企業的困境和轉型企業成功秘訣充分展示,這一篇評論,我們采訪了大大小小二三十家的企業??梢哉f每一家的企業采訪都是存在困難的,不過好在我和同事們都堅持下來了,成功地完成了現象的采訪。

                  采訪轉型之路,堅定轉型信念。企業轉型之路怎么走,我們采訪了臺州成功轉型的企業家、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的專家,還記錄了在論壇上發言的專家、企業家??梢哉f,在這方面,我們同樣下足了功夫。大的論壇、分論壇,我們都全程記錄,摘抄關鍵詞句。企業案例,我們采集了很多,選取精品。這是集聚了新聞中心團隊力量的,如鑫磊和風馳這兩家企業,都是牟毅主任帶隊精心采訪完成,為我們的新聞評論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最后,在論壇召開期間,我們集中聯系,分了多組去采訪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的一些專家以及企業家。結合臺上嘉賓的言論,我們搞清楚了,2018年誰慌?誰從容?為什么慌,為什么從容。

                  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論壇上我與偶像臺州商人李書福之間的直線距離只有4、5米,當時我和茅偉光就在場邊等待,我們希望能夠采訪到李董,哪怕一句話。會議休息、沖上去, “李董事長,您好。我是家鄉電視臺的記者,2018年臺州的中小微民營企業日子不是很好過,你有沒有什么要對他們說的?”。李書福定了定,看著我們三秒,當我覺得他就要張嘴說話的時候,在我的左右兩側傳來了這樣的聲音:“對不起,我們董事長采訪需要預約,實在不好意思。”兩位黑衣大漢禮貌地勸阻了我們。當我看著李書福若有所思的神情慢慢回過頭被秘書和保鏢帶著離開的時候,我想或許他也正在組織語言,思考他有什么想要對臺州的中小微民營企業要說的話。(令人慶幸的是,這些話,在分論壇央視對話欄目在臺州錄制期間,李書福面向全國的中小微民營企業說了:要堅定不移、義無反顧地走上轉型的道路。同時,我們也錄到了這句話。)

                  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主流媒體有責任發出強音,引導輿論、凝聚共識、助推發展。緊扣時代脈搏,立足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臺州制造業實際,催動制造業和企業擔負起新時代的新使命、新擔當,以更堅決的態度和更大的力度推進轉型升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最后,分享一下我們作品的推薦表內容截取。

                  1.老話題,新背景。轉型升級是一個老話題,也是近些年來一直的熱話題。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等各種因素互相交織給廣大中小企業帶來了巨大沖擊。該評論圍繞制造業轉型升級,立足當前背景和實際,剖析外因與內因,進行新的深刻反思和前瞻思考,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引導力。

                  2.老話題,新觀察。記者深入產業、企業一線,用中小企業“轉”與不“轉”、“轉”快“轉”慢、“轉”后“轉”前的典型事實對比有力說明:面對外部環境的風云變幻,轉型升級才是中小微制造企業最重要的底氣。該評論用事實說話,層層遞進,邏輯清晰,基于事實觀察提出的一系列見解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3.老話題,新思路。面對新的形勢和環境,基于新一輪的轉型倒逼,今后中小微企業的轉型之路該怎么走?該評論采訪和引用了眾多重量級專家和企業家的看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路。這些思路既放眼長遠,更立足當前;既有認識的高度,也有操作的可行性;既有對“大智移云”、5G商用時代等新趨勢的把握,又緊貼制造業發展實際,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
                  韩国18禁男男黄网址

                    <big id="rtd55"></big>

                          <th id="rtd55"></th>

                                  <track id="rtd55"><ins id="rtd55"><delect id="rtd55"></delect></ins></track><track id="rtd55"><output id="rtd55"><i id="rtd55"></i></output></track>
                                  <noframes id="rtd55"><delect id="rtd55"><b id="rtd55"></b></d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