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世剛
2月初以來,持續不斷的陰雨籠罩著江浙大地,讓人倍感這個春天又濕又冷。然而,3月23日,臺州交通廣播1027鐵桿信息員交流群,一條7秒的“電動車師傅扶老人過馬路”微視頻“暖新聞”,卻融化了無數被生活擠壓得麻木的心。雖然天氣有一點陰冷,但心頭感到十分溫暖。
這條溫暖的“暖視頻”很快被網友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轉發,“斑馬線上扶老人過馬路”事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贊賞;其中,市委書記陳奕君為此連點三個贊。
每個人都有溫暖他人的力量,只是看這種力量有沒有那么一個出口,我們的工作,就是捕捉力量從出口奔涌出來的一瞬,記錄下這人性在陽光下最閃耀的一面,直擊人心深處。
![]() |
![]() |
見危施救、遇難幫扶一直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一個人的正能量可以讓我們變得積極向善,一個社會的正能量可以形成免疫氣場,讓道德保持健康。這普普通通的凡人善舉展現了人性光輝,凝聚道德大愛,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共同價值追求,讓整個社會變得更溫暖。
臺州交通廣播微信公號報道的這條消息,第二天又被“臺州發布”轉載。在有關部門和熱心人士的幫助下,那位斑馬線上扶老人過馬路戴頭盔的電動車師傅很快被記者找到。我們尋找身邊這位普通人,用他的動人故事,點燃人們心頭的燭光。
這個來自于尋常百姓的故事,也借由媒體的報道,傳遍大街小巷,在你我心中,也如一個小小的火種,投射溫暖更多的心靈,讓愛的種子遍灑大地,讓正能量新聞傳播得更遠。
在梳理報道這篇暖人的新聞時,大家發現,近年來臺州在斑馬線上發生的這樣事例有很多起,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這些平平凡凡的每個人,都展現了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向上向善的道德品質,他們的事跡也照亮了人心,溫暖了社會,是對文明臺州、美麗臺州的最好詮釋。
讓新聞報道充滿正能量,需要不斷創新思路,在輿論引導的方式方法上更加多元、多樣。不難看到,在“電動車師傅扶老人過馬路”的新聞報道中,媒體關注和追蹤新聞事件雖職責使然,但報道熱象的背后也有些思考。
一、平凡之中見偉大。美國新聞界有條定律,即“成功人士+普通事件”或“普通人士+奇異事件”就能成為一條有價值的新聞。電動車師傅蔡興富因為這次偶然的事件受到媒體和社會關注,而正因為他的“普通”和“樸素”更顯人性的善良和難能可貴。就是這個來自我們身邊的榜樣,將感召力發揮到極致。
二、真實之中塑典型。真實的語言和鏡頭最具說服力。在“電動車師傅扶老人過馬路”的連續報道中,媒體用平視的角度去真實再現蔡興富的所思所想,以及當一系列變化發生后他內心的切身感受,還原“真我本色”,人物塑造可親可信,也更具有感召力。
三、融媒體互動,讓正能量傳播更遠。為了讓正能量新聞傳播得更遠,傳統媒體應借助新媒體的力量,通過融媒體互動讓正能量傳播更遠。在這次“電動車師傅扶老人過馬路”的報道中,深深感受到了“融媒體互動”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