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主題報道和常規性報道相比,具備明確的報道主題和相對集中的報道內容及較為嚴謹的報道手法。往往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宣傳政策、展示成就、引導輿論的主要宣傳形式。因此,重大主題報道在當下已經成為各級媒體報道內容的重中之重。但是,我們也看到,由于主題報道內容的嚴肅性極易導致報道形式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宣傳效果。尤其是處在基層的縣級廣播電臺,如何使主題報道,特別是重大主題報道面向大眾,體現“三貼近”原則呢?
我們的實踐是,以直播的方式讓聽眾參與,將重大主題報道“平民化”。就是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觀念認識判斷新聞價值,從聽眾的訴求出發篩選報道重點,尋求重大主題與聽眾訴求的結合點,以現場直播的方式,用聽眾喜聞樂見的話語互動交流來表述新聞,變垂直傳播為雙向傳播,努力實現政治話題平民化、理性主題感性化,從而有效提升報道的關注度,增強報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一、重大主題報道平民化的歷史機遇
有專家評說2008年是回歸媒體屬性的一年,也是新聞宣傳風生水起的一年。尤其是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人民日報時的講話,讓各級媒體更加自覺注意從人民群眾視角、人民群眾感受、人民群眾期盼出發,在主題宣傳、典型宣傳、成就宣傳上重點改進創新,在新聞形式、新聞手段、新聞文風上不斷改進創新,使新聞宣傳更加有力有效有用,更加入腦入耳入心。南方冰雪災害、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紀念改革開放30年、全球經濟危機,這些關乎民生的大事,不僅使處在風口浪尖的媒體各顯其能,也將平民百姓推到了輿論前沿。尤其是在直播方式逐步成為常態的中國廣播電視界,在主流媒體中起先導作用的廣播電視,在一場場新聞大戰中,極盡優勢,以特有的、直觀的直播報道,直擊現場,用聲音和影像生動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個歷史瞬間。而在這一個個歷史瞬間,堅持“平民化”視角,使普通百姓成為主角。
二、主動介入是實現重大主題報道平民化的必然前提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二十世紀90年代末以來,由于體制及機制的幾番變革,這些年來,縣一級廣播臺(站)運行艱難,裹足不前,景況異常慘淡。有些地方在探索中實行廣播電視合二為一,盡管各級主管部門早已覺察出這一點,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卻又顧及不了廣播,有意無意冷落了廣播。其實,部門的指導思想依然是重電視、輕廣播,這在縣一級職能部門具有普遍性。目前,不容置疑的是,縣級廣播設備落后,鄉鎮村廣播網絡陳舊,甚至垮塌,資金投入嚴重短缺,困難重重,致廣播社會功能漸趨萎縮,衰敗局面難以回轉……正是這種局面,讓許多縣級電臺對重大主題現場直播望而卻步。但是面對歷史賦予的責任,一些窮且益堅的縣級廣播人,并沒有更多地強調客觀,站在事實的邊緣作壁上觀,而是努力克服困難,積極主動介入。2008年以來,地處海島的縣級電臺——浙江玉環廣播電臺在喜慶北京奧運、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兩岸海上直航等重大主題報道中,立足當地,搶抓機遇,挖掘潛力,揚長避短,努力增強廣播宣傳效果。
在人員有限、經費不足、設備陳舊的情況下,如何因地制宜,創造條件,主動介入重大主題報道,是玉環廣播電臺力求突破的關鍵。尤其是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重大主題報道中,中央、省、市三級廣播的報道精彩紛呈,作為縣級電臺只能望其項背。然而,地處海島無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并不好的海島小縣玉環,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曾創造了無數驕人的業績,從而被譽為“玉環現象”。創造“玉環現象”的就是40萬玉環人民,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人,從平民角度講述玉環三十年變遷成為玉環電臺主動介入“三十年報道”的切入點。從2008年10月底開始,持續兩個月時間,玉環電臺完全依托自身優勢,圍繞全島城市化、港口開發開放、新農村建設、全島股份制、漁民轉產轉業、精神文明建設等主題將直播室搬到鄉鎮村居、廠礦企業、海港碼頭,推出六組大型主題報道《走遍玉環》,每周一期,每期60分鐘,邀請歷史事件經歷者中的尋常人,融入節目策劃和現場直播,用普通百姓的聲音記錄了那一段段令玉環人驕傲的歷史。這六組重大主題直播報道在展示玉環改革開放三十年輝煌成就的同時,也展現了玉環廣播的創新和發展。
有了幾次初步的嘗試,玉環電臺在2009年7月7日再一次主動承擔了“臺州玉環大麥嶼港——臺灣基隆港海上直航客運首航”特別直播報道。對臺直航客運首航是浙江省臺州市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臺州港整體開發開放進程的重要工作,其政治意義不言而喻;就宣傳而言,這又是臺州市“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主題報道”的重要內容,主動介入必然要承擔責任。在短短的四天時間,玉環電臺傾全臺之力,集思廣益,前期策劃仍然定位在骨肉親情,血脈相連的平民視角,以情融景,通過臺胞臺屬的講述折射客運首航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必然,既化解了縣級電臺請嘉賓難的問題,又避免了大而空,高而遠的說教。從啟航——抵臺——返航的8天時間,玉環電臺分步完成5小時現場直播,并采用連線報道的方式由一名隨行記者每天用電話發回口述動態報道,不僅在本臺新聞、社教節目中交互滾動播出,同時還在中央電臺、浙江之聲、臺州新聞廣播、臺州日報等媒體刊播,形成立體式的宣傳格局,為浙江對臺海上客運直航積累了大量的聲音素材和歷史資料。不僅創造了玉環廣播現場直播的歷史,還成為浙江省少數幾家能夠承擔重大戰役性現場直播報道的縣級電臺。
三、現場直播是實現重大主題報道平民化的重要手段
廣播有著用聲音與聽眾近距離溝通的優勢,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可以確保自己在競爭中以其不可替代性而立于不敗之地。
首先,廣播的現場直播傳輸手段簡便、運行成本低,傳播效果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廣播戶外直播只需兩條ADSL信號傳輸線路,一套常規廣播直播設備及導播、主持人、技術人員、一線記者等若干人即可實現一方主控、雙向傳輸、多方互動、效果優質的大型現場直播,而無須動用價格昂貴的直播車。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一個小時,玉環電臺精心策劃推出《心連北京、情系奧運——玉環電臺喜慶北京奧運會開幕60分鐘倒計時特別節目》,與之后轉播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奧運會開幕式直播合為一體。節目以倒計時的方式,通過現場直播和連線報道的手法第一時間將北京鳥巢和玉環兩個新聞現場有機融合。
在策劃過程中,有人擔心,因為客觀原因玉環電臺所有工作人員無緣到鳥巢觀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這樣,鳥巢現場的報道似乎成為不可能。但是幾經周折,我們通過QQ聯系上兩位在北京的玉環籍大學生,邀請他們擔當臨時記者作現場電話連線介紹,在進行溝通后,兩位大學生欣然接受了這個特殊的任務。事實證明,這一大膽的嘗試成就了《心連北京、情系奧運》特別節目在特定歷史背景下所承擔的傳播任務。這種形式的鳥巢現場連線報道不但節約了節目成本,還讓遠在千里之外的玉環聽眾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鳥巢的魅力和奧運會開幕式的震撼。而在連線間隙,則穿插電視專題片《北京申奧紀實》和《鳥巢》的錄音剪輯輔助介紹,墊以充滿激情的奧運歌曲和詩歌作為點睛之筆,極具聽覺沖擊力。體現了縣級廣播媒體平民化視角下的寬引度,從而引發聽眾的聯想和參與熱情。
其次,廣播現場直播報道交互方式多樣,聽眾參與便捷。分眾化時代,聽眾成為廣播節目傳播過程中積極的參與者,他們會有目的地通過調頻廣播、車載電臺、網絡廣播、手機等選擇自己需要或認同的節目信息,加之直接或間接參與節目的方式多樣而有效,聽眾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策劃《心連北京、情系奧運》特別節目時,為了讓更多的聽眾參與到節目中來,節目組在玉環縣城區露天廣場、邊防哨所、社區、醫院等地設置六個報道點,通過記者口述、聽眾連線、短信參與、錄音訪問等方式,采集的11段現場音響以點帶面,生動反映了海島玉環40萬人民對北京奧運會的熱切期待和高漲的參與熱情。廣播現場直播讓玉環聽眾成為奧運主題報道的主角。
由于定位準確,《心連北京、情系奧運》特別節目突破了縣級廣播媒體的局限,不僅在形式、結構和內容上富有創意,也為縣級電臺舉辦重大主題新聞直播探索了一條創新之路。該節目獲得2008年度浙江省廣播電視新聞獎現場直播三等獎,2008年度臺州市廣播電視新聞獎現場直播一等獎。
記得原人民日報總編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范敬宜在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第十屆“文化講壇”,作題為《媒體的浮躁在于缺少文化》的演講中指出:在市場經濟大潮和西方價值觀、新聞觀的沖擊下,在主流媒體不斷遭到質疑的環境中,我們的主流媒體,……還有沒有生命力?還能不能辦得更好一些?能不能更受歡迎一些、更有聲有色,雅俗共賞,充分發揮它的輿論威力?它的前景是不是像有的同志估計的那樣悲觀?玉環電臺正通過自身的努力做出回答。
作者:那世鋼張愛芬
獲2009年度浙江新聞獎學術論文三等獎